哦,中国的印度的,印度的中国的,谁都那么说

哦,中国的印度的,印度的中国的,谁都那么说

关于技术引进上上印度和中国有本质的不同,如果顺着以观点找答案的方式思考问题,无论是支持印度的还是反对印度的,我看对认识印度情况并没有帮助.

我先从印度发展中两个关键性受援技术来说明问题,一个是印度接受美国短杆小麦技术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这个在印度被称为完成了印度粮食自给计划的绿色革命.另一个是,核武器计划.印度核武器专家早在核武器理论形成初期就师从西方,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印度就有了自己的核武器装置.但是美国在判断印度核装置爆炸不可避免的情况下,给了当时最先进的第三代核武器的起爆技术.但是就是这个技术使印度走了几十年的弯路,直到1974年才引爆了自己第一枚核武器装置.同样,在冷战期间印度不但可以不受巴统限制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时候,还可以超越冷战界限接受来自苏联的经济军事与技术全面援助.同样,我们可以看见,西方与苏联把可出售先进武器都一股脑的朝印度塞,而给中国的技术却再三加以限制.可是就这样,前不久印度政府总理下属的研究小组还是作出了最近25年来中国科技研究成果是印度25倍的结论.而同样,在建国前三十年里只有前十年接受来自苏联的军事与重工业援助.改革后,又因为巴统的存在与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兴起受到种种技术转让限制.(日本在世界各国开始严厉保护知识产权前的60 与70年代用15亿美圆的技术转让费用获得了自行研制需要花费1000亿美圆费用的专利技术)就是这样的局面,中国依旧取得了今天的技术进步,这个对比号称第三世界第一科技人才数量的印度.有着远比日本便利多的多的廉价石油获取条件.(日本经济腾飞的时代享受了6-8美圆/桶石油的价格红利20年,这为日本经济腾飞起到了很有力的促进作用)有着被西方赞许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更有利的是印度在冷战时期在东方和西方都可以畅行无阻.说实话,我看印度没有实现中国的腾飞实际有其更深层的原因.

在建国的时候,中国与接过放在精致银制餐盘上的整套银餐具的印度不同,新中国这个名词说明了当时中国的实际状态.尤其在经济体系上,中国是以独立造就一个完整的中国工业体系为目的来建设的.所以,想把中国纳入以苏联为核心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苏联最终会和中国分道扬镳只在迟早而不是具体的什么事情使然,全为两国基本战略方针所致.而印度,从建国一开始就建立在来自英国的殖民地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后来有自动成为,西方经济分工体系的一部分.至今依旧如此.

所以印度和中国不一样,可以跟随体系里的领头羊慢慢的向前磨蹭,还因此为了保持住这样的体系位置,用民主制度固定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还美其名:公平优先发展.所谓,印度只需要做的是保持住自己在体系中的位置就可以了,所以印度出现不了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天地的财富英雄,所以印度按部就班.而中国,在打造自己独立体系的同时,需要时刻防止自己的脸跌到了地上.但是中国一旦可以以自己的体系独立行走的时候,以利益分配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个世界,参与秩序与游戏规则的制定.

是的,当我们开始再一次经济转型的时候,印度凭借接近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与占经济17%的制造业宣誓:印度制造要替代中国制造.当我们开始全面走进信息革命成为世界整体的一个组成的时候,印度心安理的照旧享受从技术到粮食的一切援助.当我们历尽艰辛开始享受游戏红利的时候,印度依旧从容不迫等待中国超越.哦,中国的印度的,印度的中国的,谁都那么说.

 

评论(1)

评论

  1. 不是发过一次了么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