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随笔3:高技术外汇储备就业基础设施农村还有老龄化

比较随笔3:高技术外汇储备就业基础设施农村还有老龄化

这先摘段文字作为开头:
美国经济学家Simon Kuznets发现并提出的“库兹列茨周期”,不仅让他赢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奖,同时也是解释目前发生在新兴国家各类源于基础设施投资基础上的经济周期和全球大宗原料商品价格周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最佳理论框架。库兹列茨观察到,道路、海港、机场和其他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常需要15-20年,而这个期间通常伴随着高就业率以及建设周期结束后,有关经济体的强劲经济增长。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内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就消耗了当时全世界超过50%的各类大宗商品原料,并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腾飞。因此,密切关注新兴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对预测全球大宗原料商品市场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里是摘录出处:
http://www.cchere.net/article/807461

欧美还有日本竞相把低技术向生产成本低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低的技术与产业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转移与其说是谋求高利润还不如说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西方市场竞争一向激烈,如果彼此互为竞争对手的企业其中一家来中国设置工厂,另一家原本没有计划的势必也要修改计划来.这里一个是中国的市场大的原因,另一个也是竞争力的较量一刻也不能松懈的原因.技术尤其是高技术是维系国家前途的一个重要组成,中国迟早也要走这个道路.但是,现在讨论高技术的高利润的同时,太多人往往忽略了伴随高利润的高投入与高风险.就以我文章里几次提到过的,日本数字电视标准来说.近20年里,日本厂家投入了近万亿日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全因美国一纸数字电视标准几乎打了水漂.日本技术不好么?日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够么?那么日本在这个领域获得的高技术为日本获得高利润了么?我这里不是讨论日本的成功与失败,也不是说高技术领域我们是不是因该进,我只是在说关于高投入高风险的一面.中国做裤子的时候底子薄,话语权尤其是在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弱小,那时候不做裤子没其他的路.不过怎么从做裤子,慢慢做到做飞机,这里才是我文字中想讨论的.路就是这样一步步淌出来的,写历史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比较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历其原因也是想回过头看看我们自己走过的路,成功没有什么捷径.

都说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在我看现在的外汇储备不是多而是偏少.呵呵,别急听我慢慢说.外汇储备派什么用处,这里我的观点是要和国家进口和出口需要相适应的.一般技术而言,维持三个月所需要的外汇储备就足以满足一个国家的需要.大家看到了中国外汇储备以2000年为基准,到2006年就达到2000年的4.5倍.单单对比中国经济增长率来说这个数值是过高了.但是,请注意下,仅仅从2000年到2003年在联合国统计的16种战略资源里,铁上涨了260%石油上涨了200%,铜上涨了300%,平均这16种战略资源里的涨幅在160%.那么您知道2003年以来石油价格的涨幅度么?到今天恰好300%.中国现在人均石油消费在1吨,拿以环保与节能著名的日本来说,现在每年人均消耗的石油数是2.5吨,欧洲4吨美国是5.5吨.也就是说,我们能耗即使以日本为标准,经济要继续发展,人均石油消费还得要上去.但是,石油的上涨不等人.还有中国在铁矿石,在其他各种资源的进口上我们不做未雨绸缪,将来有哭的时候.还有,一个您看这些年我们海外并购(和前面说的涨价联系联系看看)的次数越来越频,胃口越来越大,单一标的金额也一次次破记录,这些都是给中国经济长期战略做准备的.而实现这些靠人民币做的到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的外汇主要是通过贸易途径积累而不是通过贸易中的货币汇兑获取.除了热钱那部分,作为贸易与投资上的外汇进入中国后基本做到了专款专用.银行的职责是监管而不是支配,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中国可支配的外汇储备增加.不过这些储备所有权各异属于央行自身的实际不多,说影响人民币汇率这个在理,说影响M1货币发行就太牵强了.至于说外汇储备制造通涨什么的,我是不知道怎么答复的,是对中国外汇制度不了解.所以我说,现在的外汇储备不是多的问题,而是到什么时候刚好够用的问题.(不绕弯子说就是,考虑美圆贬值因为我认为现在的外汇储备还是有点少.)

说道农村问题基尼系数问题与老年龄化问题,实际必须结合中国国情来对待.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农村人口大于城市人口,目前大致是2:1.农村的计划生育情况实际与城市不一样,老年化趋势在中国是有,但是这必须在城市化而且是在高度城市化地区才有这个趋势.中国符合高城市地带的区域有:京津塘城市区(3000万人)长三角城市区
(4000万人)珠三角城市区(2500万人),算上这个地区的长驻外来人口这些地区总人口为1.5亿.以1.5亿人口地区的老龄化趋势作为全中国的考虑不仅不合适,而且很片面.

今天中国的最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就业,当年看GATT(WTO前身)有关报告里说,入关后城市人口直接失业会达到2000万,农村人口直接失业的会达到2亿.从近年来的失业数字看,可以说我们的实际情况比预计里好好.但是就业情况我们这里无论从什么角度说,都不是一个乐观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大 人口基数在实际上是恶化中国客观经济环境而不是解决老龄化问题.而在我看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靠,农村城市化,扩大就业和扩大社会保障基数来解决.这里还需要提到外汇储备:日本利用日圆升值的机遇,20多年里使海外资产扩张了20多倍.这些海外资产的使用,对日本政府解决日本老龄化的负担起到了支柱的作用.

那么如何使农村实现城市化,说到底就产业化呢.第一还是在基础投资建设上,以我的经历.10年前去新疆旅行,在吐鲁番看见当时上海要近0.5元的西瓜那里基本任吃白吃.而在上海当时接近7元一斤的哈密瓜只要0.5元.那哈密瓜的香甜至今记忆尤新(那切开后翡翠一样色泽我几乎把皮也吃下去了).但是价格那么便宜,质量比上海好的多的哈密瓜(当时回上海后那种切开后土黄色哈密瓜我碰也不想碰),为什么没有人想拿到上海乃至全国各地卖? 道理是运不出来.所以,当地人与其这些都烂掉,还不如来的客人吃掉.这里说明了什么呢?还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这里还只是一个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基础建设里的路的作用.其他,电力生产生活用水城市配套公交物流配送还有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等等.不以世界和发达国际平均标准计算,以中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这个仅仅占中国国土面积1/5的平均水平看.中国要想解决那么多问题尤其是占人口比例多数的农村人口发展,还需要在基础领域做大量而长期的基础建设投资.要想富不仅仅只是要修路,而相应中国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要继续经济向上走,人均轨道里程人均病床数人均电力消费人均各种社会辅助设施拥有量还有每万人各种技术人才拥有的比率要提高要向发达国家靠拢都需要长期不懈的投资尤其是各种软件和硬件基础项目上投资才能实现.

这里无论单纯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国防需要出发,还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出发,都是必须的.对比日本和德国甚至美国的经济崛起时期,大规模基础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以说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崛起时期起到了关键甚至在一段时间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尽管,中国自建国以来一直不懈努力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在基础建设领域仍然在各种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领域与发达国家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很多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水平比较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时期里,投资型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型拉动在中国依旧会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中国政府与企业界也已经充分认识到我们在过去发展中存在的能耗大、浪费大而资源相对有限的问题.在中国<至2020科学发展纲要>里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针对措施与符合中国下一步经济转型需要和适应能力的办法,这里建议大家仔细看看会有不小启迪的.(这里为中国GDP中每美圆单位能耗与发达国家或者与印度比较中的数值,我们不能仅仅看单位数值的差异.无论美国还是其他发达国家甚至印度,他们都以服务业作为GDP中占主导地位来发展的,如果真要比较,不如以具体产业中的具体能耗比才符合实际,毕竟目前世界上50%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都在中国.)

 

 

评论(1)

评论

  1. 葡萄现在干什么的啊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不会被公开)